星期五, 三月 16, 2007

如何计算Gmail自动容量增长


2005年4月1日,Google公布的, "Infinity+1″ plan, 提供了GMail的容量增长计划,容量从1GB增长到2GB,当时,增长率为3.456MB/天,而2005年10月到现在,速率下降到了目前的0.33MB/天.

这样算的话,我们可以知道:


2835 MB on April 1st 2007
2980 MB on April 1st 2008
3125 MB on April 1st 2009
3270 MB on April 1st 2010
3415 MB on April 1st 2011
3560 MB on April 1st 2012




不过到那个时候 3.5G恐怕 早已不够用了!



Del.icio.us :

2种方法带你逃离google重定向困扰!


方法一(以下内容来自边走边说@Walking Talkin):


最近全国各地都出现了Google.com被重定向到谷歌的情况。深圳电信ADSL及深圳联通光纤均在12号左右开始有类似情况出现。但也很微妙,有时候是有时候又不是。cnBeta还专门搞了个调查,看到上面有挺多人中毒的,而且cnBeta也只提供使用IP访问来解决,这显然不够方便,谁记得住IP啊?反正我是记不住。幸好,咱懒人有懒法。我发现通过以下方式可以暂时解决:




1、在谷歌首页选择Google.com in English






2、网页跳转至Google.com首页,但此时语言为英文。中国人当然要用中文,选择Language Tools






3、选择中文简体Chinese (Simplified)






4、选择使用偏好来保存我们的设置






5、界面语言-指令语言设置为中文(简体)






6、记得点击右上角储存使用偏好







此时再打开Google.com就不会被重定向了,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如果清空Cookies说不定会被还原,重做一次即可。



方法二: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OpenDNS.com


我倒是没怎么用,不过用来解决google重点向问题还是很不错滴!


使用OpenDNS: 把你的DNS设置为:208.67.222.222 和 208.67.220.220


问题解决!o(∩_∩)o...哈哈~




Del.icio.us :

星期四, 三月 15, 2007

再出3个cn米,还说自己不是米农,为自己羞耻!

域名 注册时间过期时间 价格
2wi-fi.cn 2007-03-13 2008-03-13 ¥100
iwi-fi.cn 2007-03-13 2008-03-13 ¥500
1boke.cn 2007-03-10 2008-03-10 ¥200

Cnnic要降价,就降吧,反正不去抢几个也是傻子,我宁愿羞耻一下也不当傻子!

星期五, 三月 09, 2007

CN域名全线“送”,edong免费送!

edong.com这样说道:

尊敬的用户:
  为答谢广大用户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与厚爱,配合CNNIC 大力推广CN域名之际,中国EDONG网推出“免费注册CN域名,您来EDONG我就送”超值特惠。

活动详情:
第一、活动期间新注册cn域名第一年费用面价1元/年。(包括各级代理)
第二、所有新老用户可免费注册5个CN域名,只需您到主机有问必答系统选择“CN活动加款”类型提交“我要参加CN域名免费注册活动,请加款5元!”问题,即可免费享受此超值惊喜!

注:
1、 CN域名注册期限多于1年,从第2年起按原价格正常注册。
2、 统一加款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
3、 5元只限用于注册5个CN域名,并且逾期作废。
4、 CN域名续费维持原价,转出需要续费一年,过户手续费10元/个。
5、 申请免费域名用户注册会员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6、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07年4月30日止。
7、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E动网所有
中国E动网
3月7日


酷米我也抢注了几个!哈哈,反正是免费的!

星期六, 三月 03, 2007

伪造 FeedBurner 订阅数


今天看了这样一篇文章,来自:http://kunshou.blogspot.com/2007/03/feedburner.html



以前我介绍过如何更改 FeedBurner 计数器上的文字,下面我们看看如何伪造你的 FeedBurner 订阅数:

首先我们找一个 FeedBurner 订阅数比较高的,以 keso 的为例,他的订阅地址是:http://feeds.feedburner.com/PlayinWithIt 订阅数是6万多!

接下来找出 FeedBurner 提供给你的计数器代码,以下是我的 FeedBurner 计数器代码


<a href="http://feeds.feedburner.com/kunshou"><a href="http://feeds.feedburner.com/kunshou"><img width="88" style="border:0" alt="" src="http://feeds.feedburner.com/~fc/kunshou?bg=DF6224&fg=FFFFFF&anim=0" height="26" /></a>

把上面代码中的红色部分更改为 keso 的订阅地址ID:PlayinWithIt,现在我的订阅数也成了6万多了,而且你点击计数器进入的还是你自己的订阅地址。(如下所示)

更改前:

更改后:

注:以上代码中我使用的是全角括号,请你使用中更改为半角。






Del.icio.us :

本来就该这样“Google总部:我不叫'谷歌'”


Google总部抵制中文名谷歌 一度在服务器屏蔽
--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们2006表现
  李开复因为深受比尔·盖茨的青睐而成为中国学生的"精神教父",顶着"成功学专家"和"技术天才"的光环.但现在,他的光环似乎黯然许多.在替Google开拓中国市场的这一年里,李开复经历了太多的怀疑和指责.

  履新伊始,李开复就致力于Google的本土化,首先是做汉化,李开复、周韶宁为首的Google中国管理层对Google走汉化之路非常坚定.狗年春节前夕,Google悄然推出自己的中国网站www.google.cn.

  这一举措在国内遭遇信息产业部对ICP牌照方面的质疑和狙击,一度造成登录不稳定,半年流量仅为Google.com的1%,几乎不及一个一般性新产品上线后的水平.Google.cn在公关和市场方面的负面影响,已经严重影响了Google.com在中国的运行,并波及整个Google公司.对此, Google合伙创始人布林甚至发表了"或将重新评估Google.cn"的评论,引发了Google退出中国市场的传言.

  2006年4月,Google中国发布了中文名"谷歌",这导致了与美国总部的明显冲突.Google总部,许多人坚决反对在"Google"之外再起名,所以通过美国总部的服务器,一度将"谷歌"的信息给屏蔽了.而且,"谷歌"在国内恶评如潮,受到中国网民的强烈抵制,甚至成立了"反谷歌联盟".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对外发布的2006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搜索引擎市场上,百度继续成为多数中国用户首选的搜索引擎,而 Google的市场份额为25.3%,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8个百分点.一些分析人士认为,Google在国内经历着反复难以登录的困境,因为服务器不在中国、政策的环境以及其他种种原因造成如此现状.

  此时更有舆论怀疑李开复在Google中国,仅仅是忙于经营个人品牌,对Google主营的搜索业务很少过问,甚至对搜索了解甚少.因为这一年来,在技术上Google.com越来越不稳定;在产品上,Google中国的新产品总是引发非议,比如汉化和虚拟图书馆等.

  业内一位资深专家认为,Google本身就存在服务器"远在他乡"所带来的不便利,而要克服这一困境,更加需要在系统维护等各方面下功夫,但这方面, Google中国做得远远不够.搜索引擎是一个庞大的软件系统,对新技术开发要求特别严格,而从李开复进入Google中国后的情况来看,Google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与百度相比,在技术开发方面,Google中国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

  此外,9月微软击败Google,和中国电信达成战略合作,共推互联网搜索服务,也让人质疑李开复的政府公关能力.

  李开复一年来的本地化工作成效不大,开局不顺.有人认为,做汉化是小乘,李开复更应该做的是把服务器搬到中国来,获得对实际业务的控制权.据了解, google中国的技术人员实际上并不负责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开发,即使是中文搜索的核心工作也放在美国.在中国的技术人员甚至没有对Google.cn 页面设计的话语权,更不要说接触Google的主流产品了.在这种状况下,要求Google中国的技术人员开展新产品的开发简直是强人所难.

  面对狭窄的权力空间,中国区总裁们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周韶宁已经挺不住了,于12月31日正式离职,原因是向总部提交的一份本地化发展策略遭到总部否决.李开复,你还能挺多久?

来源:《竞争力》杂志




Del.icio.us :

星期五, 三月 02, 2007

Google 首页惊现1.85M ''不明''视频文件


现在打开Google常规主页(http://www.google.com),点右键使用迅雷下载全部链接,会下到一个1.85MB的视频文件.这是迅雷与Google合作的结晶还是谁不怀好意的玩笑呢,请睿智的您去辨别吧.



步骤很简单:
1、访问Google常规主页http://www.google.com
2、页面右上角"Personalized Home"(个性化主页)链接上单击右键选择"用迅雷下载"即可
(英文主页(http://www.google.com)能下到第三部分,中文主页(http://www.google.com/intl/zh-CN/)能下到第一部分。其他语言的主页下不到)


我们能找到的此描述最早记录是2月11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一位计算机爱好者的日志:http://hi.baidu.com/woood/blog/item/dbf6960a6d55ed1f95ca6bba.html




Del.icio.us :

星期四, 三月 01, 2007

低价出售几个域名,开始反思,我不是米农!


过了年,回忆去年,才发现过的太乱,去年有过买域名,做网站的念头,结果,以来就收不住了,像洪水泛滥!买了好几个域名,现在采用到2个,所以出售一些没用的域名:































域名注册时间到期时间
y-yes.org(30¥)2006-12-022007-12-02
itrss.info(30¥)2007-02-152008-02-15
kolive.net(30¥)忘了,还有3个月吧
暂无暂无暂无

y-yes.org当初想的 Y-Yes 这个,ITrss 这个不用说了哇 IT+RSS ,kolive这个 ko-酷 live- …… 不用说了,连起来就是酷网在线。


这个真的都不是什么好的米,不过希望大家不要骂我就是了,我不是米农。


有需要的就给我发邮件:jyboy.yy(at)gmail.com




Del.icio.us :

不只是换肤?Windows Mobile 6 标准版简评


早在2006年伊始,我们便不断收到各种关于Windows Mobile 6的消息, 也许Windows Mobile 6相对于Windows Mobile 5给使用者带来的更多是视觉方面的更新: 更漂亮的图标,Vista式的开始按钮,稍显立体的整体界面风格. 但是在视觉效果的背后,Windows Mobile 6还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新的特性呢? 让我们先从Windows Mobile 6 标准版开始了解.
图已修正

时光倒流到2005年5月份 - 这是我们初次见到Windows Mobile 5.0的时间;

WM 5相对于之前的WM 2003 SE,添加了很多有用的新特性,例如Push mail(通过AKU升级包), 更方便的多媒体管理,联系人来电图片显示(也许有人并不喜欢这个功能),Office Mobile(仅限Pocket PC), 更稳定的数据存储方式,还有对GPS更好的支持. 同时,Windows Mobile 5.0也将Smartphone与Pocket PC之间的联系拉的更近, 拥有了一些共通的特性,如左右软键.














作者: Brandon Miniman@PocketNow
2007-02-17

前言


时光倒流到2005年5月份 - 这是我们初次见到Windows Mobile 5.0的时间;


WM 5相对于之前的WM 2003 SE,添加了很多有用的新特性,例如Push mail(通过AKU升级包),


更方便的多媒体管理,联系人来电图片显示(也许有人并不喜欢这个功能),Office Mobile(仅限Pocket PC),


更稳定的数据存储方式,还有对GPS更好的支持。


同时,Windows Mobile 5.0也将Smartphone与Pocket PC之间的联系拉的更近,


拥有了一些共通的特性,如左右软键。


早在2006年伊始,我们便不断收到各种关于Windows Mobile 6的消息,


也许Windows Mobile 6相对于Windows Mobile 5给使用者带来的更多是视觉方面的更新:


更漂亮的图标,Vista式的开始按钮,稍显立体的整体界面风格。


但是在视觉效果的背后,Windows Mobile 6还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新的特性呢?


让我们先从Windows Mobile 6 标准版开始了解。


让我们开始吧!




Windows Mobile 6与5之间在今日画面上的不同是相当明显的,默认的主题色调不同,还有就是Windows Mobile 6的屏幕顶部和底部状态选项条都有了玻璃效果,另外Vista式的开始按钮也是一个明显的亮点。



进入开始菜单,程序图标都经过了"整容",Windows Mobile 6内置的已经是IE7了。




接着往下看,微软把所有的图标都做了整容。微软也学会了做"表面文章",Picture&Videos (图片和视频)应用程序相比WM 5.0内置的并无变化,可图标却修改了。




我仍然不能确定手头的这台WM 6测试设备中的Voice Command(语音命令)程序是否为最终标准版本,但如果答案是确定的,这的确是个好消息。


看到了Windows Update图标了吗?今后Windows Mobile设备的升级不用再依靠PC,移动设备也能自己单独完成升级了。




这就是Windows Update程序的样子,在连接到微软的服务器上之后,你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下载的补丁并进行安装。




在设置界面方面,Windows Mobile 5.0与6基本相同。




新的网络共享程序允许你将台式机或是笔记本的网络资源共享给移动设备,可以通过蓝牙PAN或是USB方式。这是一个简便易用的程序。





Office Mobile是WM 6标准版非常值得关注的新特性之一,现在我们无需安装第三方软件就可以直接在WM 6设备上查看并编辑Word和Excel文件了,当然,PowerPoint文件依然是只能查看。





Excel Mobile全新的局部高亮反差及自动放大显示方式使得表格制作工作更不易出错,但考虑到Smartphone的大小,用Smartphone制表实在是有困难。




这是播放PowerPoint文件时的截图,全屏播放幻灯片时效果令人满意,显示清晰。




WM 6内置的PIE实质上是与WM 5内置的PIE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屏幕右下方借鉴自Windows Vista的用来表示网页载入状态的蓝色圆圈。



收藏夹的截图,比原来看着要舒服。



微软这次将默认的显示方式改为了"适应屏幕",这样的设计比原来显得更人性化一些。



尽管我并不常用Windows Mobile的日历程序,但我仍然发现了WM 6的改进:视觉上的改进自不必多说。新添的任务预览功能相当实用。特别是对于事务繁忙的人来说。




改进过的日历界面比之前要漂亮。




邮件系统中的账户图标也有了更美观的图标。





很显然,文件夹选择界面也经过了美化,但仍然不能直接显示文件夹中的邮件概要信息,只能进入文件夹查看。





收件箱画面中的邮件图标也改变了。





WM 6最受欢迎的新特性之一是可调整电子邮件字体大小,这个功能看似简单,其实非常有用。调小字体后,在Smartphone的屏幕上来回滚动查看内容的频率小了很多。并且WM 6开始支持邮件中的HTML格式。





另外一个受欢迎的改进是可以在邮件中用T9搜索,就像上面,我输入了"Lind"来查找邮件中的"Lind say",WM 6会自动显示出关联的项目。





另外在WM 6系统下创建邮件账户也变得比以往更简便,像Yahoo,MSN这样的门户网站信箱,只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其他的设置早已预设好。可以下载邮件中的附件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特性。为什么这些理所当然的东西如此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可以说在这之前微软做的并不好。





呼叫历史记录菜单也换了更漂亮的图标。





WM 6新特性:呼叫历史可与联系人产生关联。





WM 5中的MSN Messenger到了WM 6中则进化成了Windows Live Messenger。由于我并不使用MSN,所以没有测试新的Windows Live Messenger。





在WM6中就连纸牌游戏中纸牌的显示效果都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计算器也做了界面的更新。





最后是Windows Media Player,换上了Vista Media Player的皮肤。


总结


在经过了几周短暂的Windows Mobile 6使用之后,我明显可以感觉到同一部Smartphone在使用WM 6系统时比使用WM5系统更顺手更好用,不仅仅是因为界面变得更漂亮,另外可以支持电子邮件中的HTML格式,还有邮件文本字体大小可调,Office Mobile的内置及其他全新特性都让WM 6变得很诱人。Windows Mobile 6看上去更像是Windows Mobile 5的最新AKU换肤版本,其实在实质上操作系统本身突破并不大。就算微软真的下了不少心思在WM 6的操作界面外观上, WM 6的操作界面美观程度依然不能与其他系统的设备,例如Aopple iPhone相较量。WM6依然显得丑陋?客观地说:或许吧。



根据来自微软的官方数据,WM 6相对于WM5的改进超过10000个 - 其中大部分是细微的调整。这些调整为用户在体验Windows Mobile 6时提供了比以往更好的稳定性及易用性。在期待着更多基于WM 6的设备上市的同时,我们也开始关注下一代的Windows Mobile:Photon,Photon将是全新一代的Windows Mobile系统。




文章来源:猫视界



Del.icio.us :